冬病夏治
“冬病夏治”是中醫學防治疾病的一個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,它是根據《黃帝內經》中“春夏養陽”的原則,利用夏季氣溫高,機體陽氣充沛,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,通過適當地內服或外用一些方藥來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,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。
冬病夏治對于哮喘病、老慢支、過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貼敷藥方法,是祖國幾千年傳統有效的治療方法,對慢性患者能起到調節免疫、改善肺功能,平喘止咳的效果,是現代規范治療的一項重要輔助治療手段。
疾病雖在夏季少有發作,但其宿根常存體內,“夏治”是選擇夏天炎熱季節,采用適當藥物進行治療。因夏季自然界陽氣旺盛,人體陽氣浮越,此時對陽虛者用助陽藥,可更好的發揮扶陽祛寒、扶助正氣、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,并可為秋冬儲存陽氣,陽氣充足則冬季不易被嚴寒所傷,“冬病夏治”屬于中醫緩則治其本的治病原則。
選擇在三伏天貼敷,是根據中醫“冬病夏治”的理論,對支氣管哮喘、過敏性鼻炎等冬天易發作的宿疾,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(這3天是人體陽氣最盛的),以辛溫祛寒藥物貼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療,可以減輕冬季發病的癥狀。
從古至今,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法主要適合于素體陽虛的人,用于在秋、冬、春季容易反復發作或加重的慢性、頑固性肺系(呼吸系統)疾病。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,中醫專家重點推薦的適宜防治病癥是:
1.久咳、哮喘、肺痹(慢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病等)。
2.鼻淵、鼻鼽、喉痹(變應性鼻炎、慢性鼻竇炎、慢性咽喉炎等)。
3.小兒體虛易感冒、反復咳喘(呼吸道感染)者。
4.部分骨關節病(風濕、類風濕性關節炎)。
冬病夏治穴位貼敷常用哪些穴位
治療肺系疾病的常用的穴位:天突、膻中、大杼、肺俞、心俞、膏肓等穴。
治療骨關節病的常用穴位:阿是穴。
冬病夏治什么時間貼敷
傳統穴位貼敷時間為農歷三伏的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第一天,共貼敷3次。如果出現閏伏(20天),可間隔10天加貼1次。目前,在三伏期間的任何時間都可進行貼敷,但每次應間隔7~10天。
貼敷以晴天的10:00—17:00為佳。
冬病夏治每次貼敷多長時間
貼敷時間的長短,要根據患者的皮膚反應、個人體質和耐受能力而定,一般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。因貼敷的藥物(如白芥子等)對皮膚有較強的刺激性,因此藥物在皮膚留置的時間不宜過長。一般以成人6~8小時,兒童4~6小時為宜。
一般而言,孩子越小,保留的時間宜短;天氣越熱、越潮濕時,保留的時間宜相應縮短;第一次貼敷的時間不宜太長,盡量不要把皮膚貼出水泡,以免影響以后的治療。如果貼敷后自覺貼藥局部有明顯的不適感或小兒哭鬧不止,不要強行留置,應及時取下。
冬病夏治貼敷的療程
一般3次(如有閏伏則4次)為一個療程,每年貼1~2個療程,連續治療3年為佳。3年后可以繼續貼敷,以鞏固或提高療效。
冬病夏治禁忌病癥
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;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,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;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;妊娠期婦女、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患者。